韩成科:好钢用在刀刃上 重建信心盘活全局
【发布时间】2024-01-17 03:53:02      【来源】橙新闻


图片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正进行咨询。资料图片

文:韩成科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正进行咨询,这注定是一份左右为难的预算案,一方面香港财政持续恶化,逾千亿的财赤已到了警戒线,令政府很难再大洒金钱;另一方面香港拼经济惠民生又在在需财,“八大中心”定位都需要大量公帑投入,市民对社福的需求亦不断增加,政府很难大幅收紧开支,如何分配资源将是新一份预算案的最大挑战。

圣经创世纪有七个丰年和七个灾年的故事,讲的是埃及法老做了连串怪梦,梦见有七头瘦弱的牛,吃掉了七头肥壮的牛;又梦见七个干枯穗子,吞下七个肥美穗子。约瑟为其解梦指这是耶和华神对法老的提醒,埃及将先有七年丰收,后有七年饥荒,只要能在丰年中好好储备粮食,便能让全国安然渡过七年的饥荒。

七个丰年和七个灾年故事也经常被引用作解释经济周期,提醒政府要在丰年时积极储备,以应对接踵而至的灾年。香港目前的经济其实亦是一样,过去几年好景时的财政储备,现在正派上用途,但问题是灾年与丰年一样,往往都是连续性、周期性,香港的经济困难也不可能一两年就自动解决,所以在财政储备上更需要小心运用,不能放烟花式花掉,然后以为经济转好财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全球经济重构,香港经济环境深刻改变的今日,这样的想法恐怕是不切实际,经济不景很可能是一场持久战。

香港应对经济不景主要有两大武器:一是背靠内地市场,有中央的大力支持,这是其他经济体难以企及的优势。二是香港的财政储备,能够让政府在经济不景之时采取逆周期措施,稳定经济民生。因此,预算案的一大工作,就是既要用好中央的支持,落实好“八大中心”等规划,投资未来,同时又要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简单而言就是控制政府的恒常性开支增长,控制好财赤,让政府有更多弹药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逆周期。

新一份预算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能够取得效益,最能够提振经济信心的地方,至于一些超巨型的投资项目、大型的造地计划,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是否应该继续,甚至不惜进一步影响楼市信心,值得研究。

毋庸讳言,当前香港社会的经济信心正处于低谷,主要体现在楼市与股市之上。楼市股市是香港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不但关系市民的身家财产,更直接影响香港的财富效应,影响消费市道。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股楼稳,经济稳,这是发展的定律。有一些人认为资产市场的起伏只是市场正常调整,政府不应介入,这是离地的说法。

全世界的政府都高度重视资产市场的稳定和增长,当年特朗普的一大政绩,就是推动美股持续上升,政府对于资产市场的起跌当然不能如此“云淡风轻”。香港近期遭遇“股楼齐杀”,已经令到市民身家“大缩水”,从而打击消费意欲,甚至引发各种金融、经济的后遗症。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股楼却跌跌不休,投资者全部损手,还如何开拓新兴市场?如何吸纳外国资金?香港在首次公开招股(IPO)方面的表现持续下滑,预计2023年集资额将跌出全球五大,便是明显例子。资金都是逐利,一个无法赚钱的市场是吸纳不到资金的,最终只会导致恶性循环。当前香港经济信心不足,主要根源就在于资产市场,外界出现所谓“金融中心遗址论”,固然是上纲上线,但确实反映了市场的忧虑。

推动“八大中心”,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北都会区建设当然是重要,但这些都是长远措施,不可能短期见效,要短期重建经济信心,症结就在于股楼,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盘活全局。如何振兴资产市场?对楼市应拆墙松绑,撤除不合时宜的“辣招”,撤除对外来投资者买楼的重税和限制,让楼市真正复常,重新激发楼市交投。对股市应注入信心和动力,不要再提出什么资本增值税等来打击已经信心脆弱的市场,进一步降低印花税,甚至可以在外汇基金的投资组合上加大港股比例,反正现在不少蓝筹都是价残息高,政府入市风险不大,又可提振市场信心。股楼稳定,市民自然消费,阮囊羞涩,何来缤纷?

要维持财政可持续性不外开源节源,开源主要靠的是卖地,其他公共收费调整不过杯水车薪,削弱民生福利也会引发反弹,只要政府全面“撤辣”,切实维护楼市稳定,卖地收入相信可以恢复。至于节流上同样不宜打民生福利主意,反而应该叫停一些庞大项目,例如当前楼市不振,又有北都会区发展,香港土地长远供应已经趋于稳定,投入大、回报长、风险高,投资随时高达万亿的明日大屿计划,是否还要继续?是否可以先缓一下?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样应该研究。

作者为香港文化协进智库高级副总裁、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