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香港大学最近又成为舆论焦点,说的是港大经管学院有学生假学历事件。逃到海外黄丝对此异常雀跃,借机大肆散播仇恨,攻击内地学生,甚至全盘否定内地生,有人企图挂钩国民整体素质。这完全是上纲上线,别有用心。
正本清源,港人有硕士生虚构学历、伪造证书的是极少数的。大部分内地生是真才实学、真材实料的。何以这样说?因为连逃到海外的黄丝评论员也公开说内地学历是很难造假的,因为内地有学信网,这是我国教育部官方认可的学历查询网站,是内地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指定网站。只要学位申请人同意,港大是可以透过这个网来查清楚这位申请人在那里念本科、硕士以至博士。透过这个网站,完全可以查到申请人的导师是谁?提交并获通过的论文是什么题目等等。因此,内地学历是几乎没有可能造假的。就笔者所认识,不少由凭内地大学学历来香港大学念书的都是真才实学的。有些甚至是他们居住省份的尖子,甚至是状元。
那么今次港大学生虚构学历是如何出现呢?关键是西方学校没有统一的查证网站,于是查证成本异常高,令大学行政人员只能采取honor basis, 只能相信申请人或学术中介提供的“文件”作证明。举一个例子,倘若大学的行政人员要查证逾500名申请人,便要发出500 个电邮给海外的大学。这批申请人可能声称是多年前或超过十年前在西方的大学获得本科学位。年代久远,又没有官方的统一的学位网来查证,令查证及行政成本非常高。再加上西方大学行政人员工作效率一般较慢,香港大学的行政人员随时要等半年时间才等到电邮回复。届时已到了开学时间,香港大学便变得很被动;究竟是接纳这批声称有西方大学学历的申请人,相信其所声称的学历;抑或一并拒绝接受这批申请人?倘若一批拒绝,除了会沧海遗珠,拒绝了有真正能力的申请人之外,也会令相关老师变成几乎没事可做,或曰不够学生可教。在诸多制肘下,香港大学的行政人员只能依赖学术中介或申请人提供的“学历文件”。
明乎此,便知道今次有人借港大有极少数的学生学历造假来批评全部内地学生,那是别有用心的操作,是借机抹黑全体内地学生。若香港的舆论,人云亦云跟风批评内地学生,是中了美西方污名化内地的圈套。我们绝不应该全盘否定内地生。应对今次事件,笔者建议政府加强监管,为香港各所大学提供支援,例如透过设立在西方各国的经贸办事处(ETO)来帮助查核,维护入学公平。然而,由于美西方缺乏一个官方统一的学历网站,纵使特区政府出手帮助,提供资料的主动权仍然在工作效率低下的美西方大学行政人员手中。特区政府出手帮忙或加强监管,也只能是多一个帮手而已。
总而言之,我们要客观理解今次事件,不应人云亦云,更不应跟风指责整体内地学生,中了美西方别有用心人士的圈套。我们更应明白一个事实:最难造假的,反而是内地各所大学的学历!
作者为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株洲联谊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