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瀚民:借镜内地经验 搞活香港夜市
【发布时间】2023-09-04 10:33      【来源】文汇

陆瀚民 立法会议员 “为正策士”联席创办人

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率领官员出席2023年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表示会在短期内搞活夜市。香港这座国际城市过去有“不夜城”的美誉,主要是香港人有着勤奋特质,白天工作,晚上享乐,就是大家所谓的“work hard play hard”。虽然疫后经济稳步复常,可是整体市道仍较3年前存在差距。疫情期间,部分市民习惯没有夜生活,或已经找到替代的娱乐方式而改变成“宅经济”。要促进消费,就要先制造一个良好的消费氛围,加强消遣意欲。

环顾周边城市,夜市是旅游产业的动力。曼谷、新加坡、新宿等不少夜市不单成为城市名片,更能营造热闹氛围,吸引市民外出消遣,带动消费。笔者上周前往青岛政协履职时,特意邀请了青岛市李沧区的官员,带领考察当地获内地网民称为“全国十五个著名夜市”之一的李村夜市。李村夜市位于商业区当中,坐落在大型商场相邻广场,相关广场用地由商场出租摊位,以商业方式营运,并由政府政策支持,民间参与摆卖摊档。在场考察所见,有数百个摊档,出售各特色小食饮品,人流畅旺,叫卖消费气氛热烈。就考察调研所得,李村夜市有四个策略值得我们借镜。

一、选址策略:夜市要坐落在大型经济活动圈或交通交汇处附近,不单便利人流交通,亦促进周边零售餐饮,造成协同效应,令大小商户也有利可图,夜经济才会“活起来”。其实,香港早就有美酒佳肴巡礼、新年花市等带动人流的大型活动,原理亦是相同。

二、弹性营运策略:李村夜市用上“晚桁朝拆”方法,不影响原本广场用地在白天的用途,营运时间由下午5时至大约晚上11时。整个夜市可以在个多小时内还原为原本广场,摊档的木车可停泊在附近的停车场。据现场摊档负责人说,煮食工具通常也是带回家以便准备。可是,本港经营最大问题就是租金,这方面可以用营业额分成的方法代替租金,亦增加承办者着力宣传的诱因。

三、主题性的定位策略:李村夜市主打多元特色的摊档类型,吸引美食爱好者,由炒粉面食、火锅、特色茶饮、烧烤、甜品,连炸虫也有,卖点就是“你没见过的美食这里也可能有”,最重要是李村夜市不收门票、薄利多销。如果参考本地逢周三赛马日马场设置的“啤酒园”,有饮有食亦有表演,更可以吸引年轻人进场。

四、轻资产人手策略:人手短缺是本港社会近来的痛点。我与多位在李村夜市的摊档负责人交谈,有部分档主是在白天有工作,晚上来当兼职,其中有一位30岁出头的青年档主表示,他早上是一位司机,晚上开档,每月收入额外多三四千元人民币 。夜市摊档可以为青年和个体户制造创业就业机会,亦可为实体食肆提供多一个销售点。

香港夜市要“活”,就要符合本地市民喜好,更可以考虑加入街头表演、游戏摊档、有关文艺的摊档,甚至售卖干货的摊档,老少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