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山:香港金融业应积极服务国家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2-06-24 03:22:05      【来源】文汇网

黄元山 博士 立法会议员

金融业是笔者从事的第一个行业,在纽约、伦敦、亚洲不同地区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十多年,也因此十分着紧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国际金融业不单是香港经济的重要一环,也牵连到政府税收、外汇收入、就业机会,带动其他相关的高增值服务业,影响着青年上流和参与国际业务的机会,对香港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香港金融业对继续推动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同样重要。我相信只要努力服务好国家实体经济增长的需要,改善监管文化,平衡好发展和监管的需要,积极对外宣传推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定能进一步强化。

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一样,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环境和内在因素,就是支援香港企业在境外的工业和制造业生产,以及在世界各地的贸易交易。这些境外的国际实际经济活动,带动了香港本地金融和专业服务业的发展,铺垫了一个国际金融和专业服务业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一方面支援了国家自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需要的国际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亦受惠于中国入世后对这些国际服务的强劲需求,正好体现了金融业和实体经济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要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两项原则我们是必须要保持的 : 一是保持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讯息流等经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二是保持国际性和开放性。相关的政府和监管机构应针对这两项原则,更积极招商引资,强化香港成为国际“聚宝盆”的功能。我认为有四个方面要做好。

首先,审视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包括积极完善各种发牌制度,使之更符合国际趋势和市场需求。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香港需要不断革新、不断改进。例如,在发牌制度方面,新加坡就不同类型的基金设有两种不同的牌照,以便利各种基金在新加坡落户,香港的有关方面应该参考。此外,加快牌照审批速度,亦有助便利国际投资者。

第二,在平衡监管与发展的原则下,各金融监管机构应提升对市场参与者的服务文化。香港金融的参与者和机构,不单是被监管者,同时间也是建设市场的持份者,更加是重要的顾客。因此,监管机构必须由下而上,都有一种待客之道,以客为本,简化繁琐手续和程序,为客人主动解决问题和提供便利。

第三,特区政府在制定香港金融发展蓝图时,应多与内地不同部门沟通协调,运用香港先进丰富的服务业经验,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精准度;在“十四五”规划中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建设中,香港金融业应竭力打造自身成为接通内地与国际社会的桥梁。

第四,要讲好香港故事。在越趋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不少国际舆论未必能客观评价香港实际的营商环境,或多或少将会影响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有见及此,特区政府应更积极向国际投资者推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讲好香港故事,强化他们对香港的信心。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香港国际金融业务可趁此机会越做越大。我相信,只要香港努力服务好国家实体经济增长的需要,改善监管文化,平衡好发展和监管的需要,积极对外宣传推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定能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