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观点】何汉权:九三阅兵 和平力量展现
【发布时间】2025-09-01 06:29:23      【来源】信报

近代史的序章,中国的惨痛教训早已证明“弱国无外交”。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因国力衰弱屡遭列强侵略,甲午战争的惨败、八国联军的肆虐,无不印证了没有实力的和平是脆弱的。从抗日战争的惨胜、1949年开国阅兵的仅17辆飞机,到今天能自主研发新型军事设备,批量生产的东风导弹,还有航空母舰、歼型战机……绝不逊色于美西方的军事科技力量。今非昔比的中国,透过阅兵展示国防力量,本质是向世界宣告中国不再是任人鱼肉,并且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有能力为地区稳定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而中国在战后的行动亦展现了“大国担当”,目前是联合国“五常”中派遣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先后参加了24项维和行动,以实际行动守护世界和平。事实上建构“民胞物与”的和平发展新世界观,中国是毫不含糊,一步一脚印在推动。

战后,国际上一直有一些歪曲、美化侵略历史的错误言论。例如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更试图复活军国主义;否定中国在二战亚太战场持续及关键的贡献,完全漠视中国14年抗战的历史。就抗战胜利80周年,国务院宣布了十个相关纪念活动,以纪念抗战胜利,当中除了九三阅兵,还有对抗战战士的致敬及慰问,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题的主题展览,和对重大战役如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等相关纪念活动。此外,更鼓励海内外同胞展开纪念活动,如10月25日前后,举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这是台湾被日本殖民50年后重归祖国的关键节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

香港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是抗战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抗战历史的“参与者”。1941年12月,日军进攻香港,驻港英军、香港华人军团等奋起抵抗,爆发了“香港保卫战”,东江纵队随后亦以游击支援抗日力量,并策划省港大营救,各军队总计数千名战士为守护香港捐躯;抗战期间,香港更是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大量药品、武器通过香港九广铁路等途径转运至内地抗日根据地;宋庆龄、陈嘉庚、何香凝等人在香港组织抗日团体,募集捐款、支援前线。可见香港与祖国抗日的历史记忆是共同的,“一国”根基深植于历史血脉之中。

从教育视角看,九三阅兵所展现的和平价值甚具教育意义,阅兵当日,全港学生也应观看阅兵转播,共同参与、纪念并见证这得来不易的和平。搁笔之际,从外电新闻报道得悉,日本“呼吁”各国领导人不要出席九三阅兵,理由竟是中国“过分聚焦历史”及“反日色彩浓重”。曾经在50年内两次发动大侵略中国的日本,不单未有认真面对历史,这是明目张胆的对他国外交的粗暴干预,由此再深思,中国九三阅兵更彰显保卫国土并维系世界和平的强大意志与力量,是应该而又必须的国家行为。

教育评议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