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鸣:中美关系吹和风 香港机遇怎把握
【发布时间】2023-10-06 10:25:31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峇里岛同美国总统拜登(JoeBiden)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达成了重要共识。

最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出现了一股和风。继9月中旬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会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JakeSullivan)在马耳他进行了多轮会晤之后,中美的高层互动密集。

9月27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在华盛顿与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Kritenbrink)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强调中美在亚太开展良性互动符合双方利益。

9月27日晚,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国庆招待会,康达等高官出席致意,释放出美中持续修好善意。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致辞表示,近期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止跌企稳的积极迹象。

中美高官互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建立高级别交流沟通机制。近日,中美双方宣布成立“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经济工作组”由中美两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金融工作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加上此前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Raimondo)访华期间宣布成立的中美“商业问题工作组”,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共有3个工作组。这意味着中美之间恢复了2018年以来中断的经济对话。

中美关系的这些最新变化意味着什么?对于香港来说又有蕴藏着哪些机遇?这是值得深入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作为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之间如果出现战略误判,不仅会伤及双方,也会波及其他国家,因此建立沟通对话机制非常重要。

两国间断了的“线”重新接上

事实上,中美之间以前有沟通对话机制。小布什(GeorgeBush)政府期间成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主要聚焦双边和全球的战略性经济议题,从2006年12月开始到2008年12月结束,每年举行两次,共举行了5次。奥巴马(BarackObama)政府期间成立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战略对话与经济对话同时进行,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每年举行一轮,到2016年,共举行了8轮。这两个对话机制为促进中美经贸沟通交流、维护中美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特朗普(DonaldTrump)政府期间,中美在经贸领域的沟通对话主要围绕美国对华征收“301”关税议题而展开,并最终以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而终结。拜登政府执政后,延续了对华的高关税政策,并在高科技产品领域加大了出口管制力度,中美之间的对话实质上“断线”了。

去年11月,习近平与拜登在峇里岛会晤达成沟通对话的共识,但受“无人飞艇”事件的负面影响,一直未能“接线”;最近这3个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中美之间断了的“线”重新“接”上了。

观察“经济线”谋划调整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的中美对话机制,由双方国家级领导人出场,对话范围很广泛,现在的3个工作组,分别由中美双方的政府部门牵头,对话的内容更具体细致,可以看成“一根粗线”变成了“三根细线”。这说明,由于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很高,需要讨论的事情很多、很具体,必须“沉下去”、“静下心”,进行深入地沟通,才能化解分歧。

中美“经济工作组”由中美两国的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将定期、不定期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两国财政、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等重大宏观经济议题。

在财政领域,美国希望中国多购买美国国债,而中国为避免过多持有美元导致的风险,不愿意多持有美国国债。在经济发展领域,中国希望进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而美国不断出台出口限制措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在结构调整领域,中国推动新型工业化,旨在优化产业结构,不仅要提升效率,也会大大减少碳排放,中美双方也有合作的空间。

观察中美“经济线”对话的主要内容,香港应思考和谋划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香港是全球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例最高的经济体之一,2022年香港的服务业占GDP之比高达93.4%,而制造业在香港本地GDP的占比仅在1%左右。这种产业结构的最大问题是,一旦遇到外部经济环境不佳,就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特区政府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香港在食品科技、生命健康、绿色科技、半导体研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在这些领域发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有4大关键要素:资金、基础设施、科技和人才。这4大要素当中,基础设施和人才是香港的“短板”。香港地域狭窄,如何解决“缺地”的问题?比如,加快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推动工业上楼。香港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技术人才,如何解决“缺人”问题?比如,企业总部设在香港,生产线放在广东,聘用当地的技术人员。

那么,中美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对于香港调整产业结构会有甚么影响?值得观察和思考。

观察“金融线”力争有所作为

中美“金融工作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主要讨论货币和汇率等相关问题。

中美在金融领域的分歧是巨大的。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收割全世界财富,“天下苦美元久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元霸权”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在美国不断透支美元信用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不得不选择“去美元化”策略。东盟十国提出“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金砖国家组织从5国扩大到11国后,GDP总量占全球比重37%,超过西方G7集团,金砖国家组织也在寻求“去美元化”,而中国在“金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虽然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比重还很小,但美国十分担心人民币国际化,中美双方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肯定会有很多交锋。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全球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约有75%在港进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的角色很是吃重。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金融领域人才济济。因此,香港应该积极关注“中美金融对话”,为国家维护金融安全、推进人民币走向世界作出独特贡献。

观察“商业线”遏制贸易下滑

中美“商业问题工作组”由中美两国的商务部牵头,主要讨论贸易、投资和出口管制等问题。

8月2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与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会谈时,重点就美国对华301关税、半导体政策、双向投资限制、歧视性补贴、制裁中国企业等表达严正关切,希望美方将“不寻求与中方脱钩”的表态落在实处。

可以预见,中美“商业问题工作组”的对话会针锋相对,但对话总比不对话好,贸易领域的分歧,在对话中有可能得到缓解。

时下,香港的贸易形势令人忧虑。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今年7月份香港整体出口按年下降9.1%,连续15个月录得下降;进口按年下降7.9%,连续13个月录得下降。

香港贸易下滑的原因很多,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美“商业问题工作组”就贸易、投资和出口管制等问题进行对话,这为解决分歧提供了契机。如果今后中美贸易能够止跌回升,对香港是利好消息。当下,香港应该密切关注中美商业对话的情况,并检视贸易的不足之处,查漏补缺,补齐短板,为下一步贸易止跌回升做好准备。

“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中美关系变暖,尤其是“三个小组”构建起经济领域的对话机制,对世界经济释放出积极讯号,香港应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变化带来的机遇,主动把握机遇、用好机遇。

撰文 :屠海鸣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