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良 全国人大代表 香港教联会主席
不久前,香港高等院校代表团访问北京,拜访了国务院港澳办、教育部和高校及机构。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会面时肯定香港高等教育的独特优势,以及在提升教学质量、基础研究、国际联系以及与内地合作的付出。教育是香港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勉励香港教育界要切实增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下香港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内地与香港教育界交流合作,积极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促进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中央政府对香港教育独特优势充分肯定,香港教育界要齐心协力,支持并落实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擦亮香港教育“金字招牌”,助力国家发展,使香港社会实现由治及兴。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工作任务,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香港教育是国家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历史演进积淀,形成独特优势。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程中,珍惜、巩固、壮大独特优势,发挥好应有作用,做到“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十分重要。
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
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国际专上教育枢纽,这些都为香港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长期以来,特区政府支持香港高等院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拓展,建立多边及跨学科合作,为科研发展、知识转移及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促进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活动,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并协助香港高等院校采用更灵活及创新的办学模式,致力培育国家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据统计,两地高校共有2,467个正在进行的学术研究合作项目, 并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开设产学研基地或研究院。
目前,已落户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香港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另一方面,深圳大学已设立香港校区,中山大学亦将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据悉,这个研究院将成为中山大学国际化办学的主要载体,面向科技前沿交叉领域,建设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交叉研究中心,延揽全球顶尖人才,建设世界领先水平实验室。
扩大办学规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分校,以及为内地高校国际化办学起到窗口和桥梁作用,彰显香港教育发挥的优势。借助新时代持续改革、扩大开放和政府持续推进人才引进政策的机遇,香港高校有必要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强化前沿科技研究,设置发展急需专业、课程,聚焦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承担起更多责任,作出更多有实际成果的贡献。
打造“北都区”大学教育城
去年10月,特区政府公布了《“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明确“北部都会区”发展愿景、区域规划、主要建设项目。其中,预留超过60公顷土地打造大学教育城。这项规划对香港教育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特区政府应对接建设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从香港发展长远目标出发,作出超前安排。就生源而言,特区政府在鼓励和支持香港学生免试报读内地高校外,也要不断创造条件,扩大香港高校招收非本地学生,同时为诸多自资院校提供这方面便利条件。
要发挥好香港教育独特优势,香港高校在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上亦要不断进取,以顺应新时代发展。香港高校负责人要担起重任,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厚植家国情怀,唱响爱国爱港主旋律;坚定人才兴校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持;坚持发挥独特优势,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贡献香港智慧、香港力量。
建设教育强国,是强国战略的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香港教育界要有大局观和“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使命感、责任感,不辜负中央厚望,齐心协力,支持并落实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擦亮香港教育“金字招牌”,助力国家发展,使香港社会实现由治及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