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9日)上午11时在立法会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提出逾百项政策措施,聚焦提升治理水平、发展经济及改善民生等。他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机遇处处,更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点战略,更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
“一国两制”下香港机遇处处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前言中表示,深感任重道远,反复思考市民最关注甚么?市民对香港有怎样的愿景?他们对《施政报告》有什么期望?他感谢市民和社会各界在过去3个月提供大量意见,亦感谢团队支持,齐心建设更美好的香港。
李家超指出,本港正身处世界百年未见的大变局,疫情肆虐,环球经济前景迅速转差,通胀高企,再加上“加息潮”和货币紧缩政策、贸易争端及地缘局势紧张,削弱环球经济增长动力,影响香港经济复苏的速度。虽然挑战不少,但香港自身优势强,在“一国两制”下机遇处处。香港的企业经营环境全球第一,是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亦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创新科技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香港拥有先进的基建硬件和软件、健全的法律制度,世界级顶尖人才汇聚,地理上位处亚洲心脏,是跨国企业在亚洲设立业务的首选地;香港亦是开放、多元的大都会,糅合新旧潮流,拥有中西文化荟萃的吸引力。
李家超续指,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直接参与内地的庞大市场,同时与世界接轨,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点战略,更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
他又感谢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已成他的施政蓝图。香港现处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期。未来五年,我会带领政府团队团结各界,凝聚力量,积极发挥包容共济、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让东方之珠更光更亮。
李家超表示,今年最令市民深受鼓舞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7月1日亲临香港,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以及“青年兴,则香港兴”, 坚定了社会各界对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心。他说,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已成为自己的施政蓝图。他强调,香港现时正处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期,未来五年,他会带领政府团队团结各界,凝聚力量,积极发挥包容共济、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让东方之珠更光更亮。
“一国”原则 “两制”优势愈彰显
李家超说,“一国两制”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保障。习近平主席在7月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支持。主席一锤定音,扫除了过往对“一国两制”方针的议论,为香港打了一支强心针。他强调,会继续坚定不移维护特区的宪制秩序,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进一步推展《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香港国安法》)的宣传教育。
记者 蔡启文摄
李家超指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以《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建的特区宪制基础和秩序,落实好“爱国者治港”原则,维护好国家安全,“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李家超又指,在过去25年,香港战胜了各种挑战,稳步向前发展。然而,眼前的繁荣稳定并非必然,拨乱反正过后,港人仍须增强忧患意识,建立底线思维,确保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工作持久进行,严防威胁再现。今天的香港处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宪制秩序更牢固,“治理体系”更趋完善。发展是硬道理,凭着稳固的发展根基,再加上“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为香港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将修订区旗及区徽条例
李家超表示,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将改名为“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而为进一步维护区旗及区徽作为特区象征和标志的尊严,政府将于本立法年度提交《区旗及区徽条例》的修订草案,与《国旗及国徽条例》和《国歌条例》适度地保持一致。为准确落实《香港国安法》的立法原意,会进一步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包括推进《基本法》第23条立法准备工作、立法规管在线线下众筹活动、立法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完成处理虚假讯息的顾问研究作政策考虑等。
李家超指出,为落实“爱国者治港”,政府会严格按照经完善的选举制度,依法组织各项选举,为有志参政议政的爱国者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参选机会。此外,政府会按德才兼备的标准,广泛吸纳爱国爱港、立场坚定、管治能力突出、热心服务公众的优秀人才加入政府、各委员会和公营机构。会巩固和落实行政主导体制,不断探索实现行政、立法机关良性互动的新台阶,完善立法会前厅交流会,加强与立法会议员的交流,增进政策制订过程的协作,共同提升管治能力,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
他亦指,为维护独立的司法权,政府会成立“法治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律政司司长主持,推展全新的“法治教育领袖培训计划”,在小区层面推广一致和正确的法治讯息。
图:添马台fb
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特首政策组”
李家超表明要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完善“治理体系”,政府会在不同领域建立和完善“治理体系”,包括决策架构、系统目标、领导角色、权责分配和执行机制。在政府投资的“治理体系”方面,已指示财政司司长成立全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用好财政储备,以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把近年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资基金”归一收纳,汇聚有关资源,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
在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方面,李家超宣布会于今年内成立“特首政策组”,提升政府对长远和策略性议题的研究和倡议能力。“特首政策组”要从大局观和国际观出发,掌握本地社情民情,更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内地政策和发展及国际形势,向他本人汇报,同时建立恒常内部研讨机制,协助政府制订前瞻的政策。
在日常决策方面,李家超表示,引入红队概念(red team),扮演批判、反对的角色,协助全面检视决策和执行计划的效果,堵塞漏洞,优化政策。
就指定项目订立110个不同指标
李家超再次提到“以结果为目标”,指政府做事既要符合程序,更要“以结果为目标”。强调政府在积极推进政策措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市民有“获得感”,切实感受到施政成果带来裨益,他已就指定项目订立了约110个不同指标,包括绩效指标(KPIs),以便监督进度和成效,适时改进,并要求各政策局和部门进一步制订更多指标,在立法会汇报。
优化公务员管理制度
李家超说,在带领香港向前发展,需要“能做事、做成事”的政府,公务员作为政府的骨干更是关键。政府会强化公务员管理,措施包括更新《公务员守则》,阐明现今公务员应有的基本信念和操守准则。公务员要尽忠职守,以民为本,注重团队精神,敢于担当,具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意识,履行“爱国者治港”原则。
他指,会强化公务员赏罚制度,推出“行政长官表扬榜”奖励计划,由明年起定期公开表扬优秀并具示范作用的团队或人员,激励公务员不断求进;会识别具潜质、表现出色的人员,加以培训和提拔;如有表现欠佳的人员,经督导和辅助后仍没有改善,应及时终止聘用;同时会优化公务员纪律机制,按公平、公正原则及早惩处违纪人员;强化公务员培训,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团队文化,加深公务员对“一国两制”和当代中国的了解,拓阔他们的国际视野;优化现行动员机制,增设“全政府动员”级别,预先制定各部门指定人员名单,随时候命,以应对需要大量人手的重大事故,并定期演练,强化应变能力。
明年容许输入安老院及残疾人士院舍护理员
李家超指出,香港多个行业正面对人力短缺问题,相关政策局会听取业界意见,并因应不同行业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劳工及福利局会在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在明年推出特别计划,适度容许输入安老院及残疾人士院舍护理员、放宽输入护理员的比例和精简申请审批程序,协助业界提升服务质素。发展局和运输及物流局则会分别检视建造业和运输业的劳工短缺情况,并考虑解决方案。
另外,劳福局将展开新一轮人力资源推算,让政府就整体人力需求制订适切的策略。政府会优化推算方法,包括将推算周期由以往10年缩短至5年,更紧贴经济及劳动市场趋势。推算的主要分析将于2024年完成。
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
李家超又指,在“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下,香港首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推进创新科技和文化艺术两个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继续发挥国际贸易中心的角色,并充分善用航运和航空发展,提升香港在区域供应链的功能。当局亦会继续强化法律服务方面的优势,同时有序推进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他宣布,政府将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由行政长官担任组长,3位司长任副组长,从策略和宏观角度推进及督导跨局工作,加强与内地机构沟通,并定期举行国家政策解读活动。
督导组的工作涉及四大领域:1. 就香港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建设制订策略方案,积极推进发展协作;2. 制订进一步打通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工作计划和优次;3. 强化与内地省市的区域性合作机制,督导合作项目的落实进度和成效;4. 积极推展香港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专业服务及人文合作的高质量发展,并制订措施。
“商业数据通”年内出台
设“工业专员”统筹创科产业
有关本港的金融服务业及创科产业,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指出,将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强化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设“工业专员”统筹创科产业,白石角科学园站将在2033年开通。
另外,加强互联互通,全速落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早前宣布支持的一系列互联互通安排;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竞争力,重点包括今年内出台“商业数据通”,提供一站式平台给企业分享营运数据,让银行准确评估企业情况,提高中小企获批贷款的机会。
虚拟资产方面,政府已提交条例草案建议引入有关服务提供商的法定发牌制度。此外,金管局已开展“数码港元”的准备工作,并正与内地机构合作扩大在港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测试。
创科产业方面,李家超表示,政府会在今年内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就4大发展方向制订重点政策。
第一,完善创科生态圈,实现香港“再工业化”。措施包括全力落实港深创科园的建造工程,同时加快“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发展。此外,东铁线科学园╱白石角站亦正在规划,目标是在2033年或之前开通。
为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促进科技产业发展—联同“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配合50亿元“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由2024年起提供的创科土地和空间,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
设立“工业专员”,专责统筹和督导“再工业化”的策略工作,协助制造业利用创新科技升级转型。会研究在大埔创新园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以及通过“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更多智能生产线在港设立。
“文化委员会”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
文化艺术方面,李家超指,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将领导由业界组成的“文化委员会”,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措施包括培育人才、持续提升文化基建等。他指,已要求香港演艺学院重点研究为本地及大湾区培育所需人才,以及在“北部都会区”设立新校舍和增加非本地生比例。
至于新的“十年文化艺术设施发展蓝图”,内容包括增加康文署旗下博物馆数目至19间,增加表演场地座位数目约50%,亦会推出措施鼓励私人发展项目加入文化艺术设施,例如剧院等。
此外,李家超指会成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推动与内地的文艺交流合作。政府会着力于电影、电视及串流平台为市场扩容,政府亦计划每年与业界合办“流行文化节”,并研究长远设立“流行文化馆”的可行性。
他又指,会邀请贸发局透过优化“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并会研究措施支持业界进行更广泛的版权交易活动,促进文艺创意商品化和产业化。
图:添马台fb
基建先行
推6大重点运输基建项目
李家超指交椅洲人工岛将为香港发展扩容扩量,积极提升香港作为金融、商业和贸易中心的竞争力;会在今年内就人工岛填海范围、土地用途、交通基建网络及财务安排作出建议,目标是明年开展环评程序,填海工程在2025年上马。
此外,政府会继续推动“北部都会区”其他铁路建设。北环线古洞站将于2027年启用,洪水桥站及北环线主线亦会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动工,亦正积极推进北环线支线经落马洲河套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新皇岗口岸的工作。6项重点运输基建项目包括:
“北都公路”— 打通新界北的东西脉络,由西边的天水围途经新田连接东边的古洞北,提升“北部都会区”的运输容量;
“沙田绕道”— 开通一条新南北干道连接大埔及西九龙,为新界东居民提供更快捷途径前往市区,并纾缓吐露港公路的交通压力;
“将军澳─油塘隧道”— 兴建将军澳第三条公路隧道,配合将军澳第137区的未来发展,加强对外连接;
“港深西部铁路”— 连接洪水桥和前海,便利港深往来,促进香港与大湾区融合发展、互联互通;
“中铁线”— 兴建第12条铁路线,由元朗锦田途经葵涌连接九龙塘,纾缓屯马线的载运压力;
“将军澳线南延线” — 把将军澳线向南延伸至将军澳第137区,优化该区的交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