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香港决心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13 04:27:28      【来源】文汇报

图片

李家超、卢新宁、方建明等嘉宾一同祝酒。

(香港文汇报记者 陆雅楠)2023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昨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举行。今次是疫情以来首个实体颁奖典礼,大会除了向2023年度“邵逸夫奖”各得奖者颁发奖章外,更同时邀得过往因疫情关系未能亲自到港领奖的2020至2022年度得奖者逐一上台领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典礼上致辞,感谢所有获奖者于各自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强调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支持下,香港决心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会致力打造有利研发、科学突破和研究成果,以及可持续商业化的创新生态系统。

图片

7位得奖者与“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莱因哈德根舍(左五)合影。 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今年的颁奖典礼同时庆祝“邵逸夫奖”颁发20周年,李家超与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方建明等主礼,超过600位政商学各界嘉宾出席。

图片

李家超致辞祝贺2020年至2023年的所有获奖者,形容他们的成就“不仅体现对学术卓越的毕生追求,也对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尤其对年轻一代有重要启发”。他表示,香港拥有世界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本地学术人才,致力在多个科学领域带来社会变革,以造福人类。

今届数学科学奖由弗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及丘成桐夺得。弗拉基米尔·德林费尔德提到,是父亲培养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又感谢以往合作过的导师和同事,形容他们是其研究路上的重要启发。

丘成桐盼港家长挺孩子成有志气学者

丘成桐是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在香港成长,他昨日特别对父母表示感激:“父亲让我成为一个有志向的学者,母亲则鼓励我探索理想和大自然的奥秘,即使家庭环境多困难,他们也坚定地支持我成为一名科学家。”他期望香港能有更多这样的家庭,支持更多香港孩子成为有志气、有前途的学者。

天文学奖得主分别是马修·贝尔斯、邓肯·洛里默及莫拉·迈克劳克林。马修·贝尔斯忆述第一次发现快速电波的时候,兴奋得彻夜难眠,“发现这些美丽的快速电波时,我们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它是我们迄今所知的事物中的一个奇迹。”

邓肯·洛里默表示,今天的成就实际来自团队上百人的共同努力,又表示自己在马修·贝尔斯身上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也感谢莫拉·迈克劳克林在基础工作方面的贡献,为他开启了这段科学之旅。

莫拉·迈克劳克林指出,快速电波爆发只是几毫秒的事件,但有很多人都为此付出了一辈子的心力。她对今次获奖表示由衷感恩,并感谢家人、团队和学生的支持。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帕特里克·克拉玛和伊娃·诺加利斯夺得。帕特里克·克拉玛相信,科学研究可以造福人类。

伊娃·诺加利斯则表示,尽管科研充满挑战,经常会遇上未知,但在同事和导师的陪伴下,她有勇气努力追寻那些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致力找到打开答案的钥匙。

图片

康文署昨日举行“亚裔艺采”,展现亚洲各地的文化和演艺才华。图示印尼的舞蹈表演。

“亚裔艺采”展才华 李家超:增港文化气息

香港文汇报道,首届“亚艺无疆”艺术节重点节目“亚裔艺采”昨日下午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及大堂举行,透过丰富的民族舞、乐器表演、服装和武术表演,展现亚洲各地的文化和演艺才华。活动吸引了超过3万名市民到场欣赏和参与,反应热烈。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亚艺无疆”典礼上以视像方式致辞时表示,香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一直以融合亚洲及世界各地文化而闻名,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支持下,特区政府正积极提升香港的文化气息,更好把握本身的优势,连通亚洲及世界各地,使香港全面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出席典礼的主礼嘉宾包括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方建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刘明光,以及参与“亚艺无疆”艺术节不同国家的驻港总领事馆代表。多个精彩的民族舞台表演于典礼后随即上演,让市民透过表演者的技艺一睹亚洲多个民族的文化色彩。

除了传统民族舞台表演,“亚裔艺采”昨起至11月19日期间亦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举办“花冕霓裳—民族服装头饰展”,展示亚洲各地人民在节庆活动、歌舞表演等场合穿着的服装和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