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6日)出席上任后首次立法会答问会,他表示,政府将会尽早成立四个工作组,分别由司级官员带领,处理跨代贫穷、土地房屋供应、公营房屋项目和地区事务,当局会尽快成立小组,并公布工作细节。并已要求各局长下月呈交指定项目的工作指针,以了解项目进度,强调政府会务实有为,解市民所困。
习主席讲话意义重大 将在施政内实践
李家超在开场发言时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前在第六届特区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意义重大,给予香港各界和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信心;而习主席提到的“四点希望”,对特区政府的施政意义重大,他与管治团队已经就习主席重要讲话开展了跟进工作会议,政府将在施政内实践,作为大方向,大蓝图。
李家超认为,他在竞选政纲提出的政策纲要,大抵符合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希望”方向,令他觉得鼓舞,他会在政策内实践,并且会深化主席提出的“四点希望”。
设“前厅交流会” 司局长轮流与议员沟通
李家超又表示,立法会是特区管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前他已分批邀约议员进行交流。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及完善选举制度,立法会已重回正轨,进入建设时刻。他已向立法会主席梁君彦提出建议,设立“前厅交流会”,加强官员与议员之间的沟通,促进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动。
李家超指出,构思中的“前厅交流会”将会每个月定期举行,每次由一位司长或副司长,带领5至6名局长,到立法会前厅同议员交流沟通,会面可选择是否设定议题。他举例指,本月由政务司司长带领辖下局长出席,下个月将由财政司司长带领,再之后由律政司司长带领,如此类推。
李家超说,他会以身作则,第一次前厅交流会他会带领3位司长、3位副司长以及特首办主任,与议员交流。至于有多少名立法会议员出席,具体安排情况,需要由立法会决定。
设4工作组处理贫穷及土地房屋等问题
在施政方面,李家超表示,新政府属执行型政府,以结果为目标,解决问题,并要求各司局长在问题萌芽时便主动介入,落场指导,分秒必争;新政府还重视团队文化,司长、副司长会积极统筹跨部门工作,要共同合作、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打破各自为政思维,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李家超指, 已要求各局长在其政策范围,就指定项目定下指针,以了解项目进度,并在出现问题时加以矫正,强化责任文化,令施政更有成效,各局长会于8月向特首办呈交指标。政府会务实有为,解市民所困。李家超认为,针对一些要高层领导及统筹的问题,由司级官员亲自带领,会强化治理能力。对此,他已指示成立四个工作组,由司级官员带领:
(一)针对跨代贫穷,成立“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由政务司司长带领,落实他政纲中提及,包括居住在劏房的弱势社群初中学生推行计划精准扶贫,协助他们摆脱跨代贫穷。计划会由政府主导,团结社会力量,针对需要,制定精准方案,并设定指标,以衡量计划的成效;
(二)成立“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由财政司司长带领,负责统筹协调所有土地发展和房屋供应相关的政策局和部门,包括规划、地政、环境、交通、基建、社福配置等,以提速、提效、提量为目标,优化程序,同步平衡各程序以改善不符合效益的工序和流程,全面提高土地发展和房屋供应的效率。
(三)成立“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由政务司副司长带领,针对地区关注议题,设定处理事项,包括卫生黑点、阻街黑点、环境以及巿容等问题,统筹不同部门的工作,以结果为目标,针对性解决问题,并于一至两个月内付诸行动,之后将行动经验设定成行动方案,恒常化落地于各区执行。
(四)成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由财政司副司长带领,主要负责督导公营房屋兴建项目,并须在本届政府上任一百日内,提交初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的工作建议,让房屋供应可提早及提量供应。工作组会主力处理“公屋提前上楼计划”、部门的分工协调方案、善用私人参建模式、压缩建筑设计、各种相关工程和程序等,目标是把单位提早完成,并提升整体公营房屋的落成效率。
李家超说,四个工作组将尽快成立,并公布工作细节。
抗疫不能“躺平” 与内地通关须做到风险可控可追
在抗疫方面,李家超重申不同意“躺平”,指不能令确诊个案任意上升,因为基数大,严重和死亡个案可能按比例上升,亦增加医护感染风险,导致人手减少;而入院人数增加,也会导致其他医疗服务延迟。政府会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及“减死亡、减重症、减感染”作为工作重点,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安全。
李家超表示,抗疫措施要多元考虑,平衡风险和需要,按科学数据采取精准措施,以最少代价达致最大效果,减低对社会正常活动的影响,包括有效利用核酸检测,尽早筛除没有感染人士,免除不必要限制,尽早恢复正常活动。另外,当局会考虑扩大科技应用,减少检疫带来的不便。
与内地探讨有限度减少通关不便方案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问及“通关”路线图,李家超表示,与内地“通关”是市民关注的议题,深知当中的挑战和困难,尤其香港确诊数字徘徊在大约2000宗高位,会以务实态度与内地单位沟通和探讨,透过建立互信、换位思考,顾及双方利益,做到风险可控可追,不会为内地增添难以处理的卫生安全风险。特区政府将首先探讨有限度减少不便的安排,或者有否中途方案。
对于民建联表示可以向内地争取逐步减少检疫日数和在香港设立“驿站”。李家超指,不抹杀任何可能性,但不想令社会以为个别方案已经是最终方案,强调政府会以减少不便为原则,亦会检视有否“中途方案”。
李家超续指,已经向各司局长提出工作要求,尽快推出措施和实践行动,10月施政报告将会详细交代施政细节,自己会与团队跟市民接触,并与议员和各界别人士沟通听取意见,制定以民为本的施政报告。
与国际通关问题,李家超说示,他已与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商讨,尽量减低来港人士的不便,要用最有效的方法筛选无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形容措施应该要“围住有病的树,不应围住无病的树”。或检视可否减少检疫日数,但强调相关工作要按部就班,以免日后又要回复过去严格的措施。
冀各方公道看待公务员表现
立法会议员李梓敬关注公务员改革情况,期望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优先提拔表现出众人才,并处罚表现不佳的公务员,做到知人善任,赏罚分明。李家超表示,希望大家公道看待公务员的表现,他提出设立“关键绩效指标”,目的在于知道任何工作项目的进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进度有偏差就可以及早介入,希望可以改变行事文化。
李家超说,特区政府效率排在世界前列,公务员的贡献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有时候不符合公众期望,可能是因为系统和制度问题,亦可能是部门之间不协调、程序过时等,他感谢立法会通过政府架构重组,让政府可以加强统筹指挥能力。
李家超认为,必须每次审视情况,如果出现未必符合市民要求的情况,要检视是否系统性问题、部门之间不配合,是否需要高层官员介入统筹。他已要求管治班子和部门首长,在问题萌芽时就出来作指导,分清权责和目标,提高公务员运作和执行效率。
世界小人多 须向外说好香港成就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陈绍雄关注,特区政府如何应对外国势力的抹黑,说好中国及香港故事。李家超响应表示,虽然香港是君子,但世界有很多小人,香港对自己的成就,不能再采取“有麝自然香”的态度,要“画公仔画出肠”。他会派出官员去海外访问,并请各界协助说好香港故事。
李家超指出,本港需要大力宏扬爱国爱港主流价值观,包括做好传统教育,亦要在媒体、新闻工作者及文化艺术层面做软性工作,同时要对外讲好香港故事,讲出香港成就,令港人有认同感及国际认同感。他说,要说好香港故事,首先要统整香港优势,建立一套理论及基础向世界宣示,之后要用好各种平台,向传媒、市民及世界,将信息发出去。
李家超又指,过去特区政府做得比较保守,因此当局会在有关方面做工作,除了传统方法、亦会用新的沟通方法,同时要放胆去讲,包括会派官员及访问团到海外,说好香港的成就。
吸引创科“龙头”来港 和世界抢人才
立法会议员谢伟铨指本港人口持续老化、人才不断流失,关注如何提升香港竞争力,新一届政府有何政策保住人才。李家超表示,自己上任只6日,已致力在此方面着手做工作。
李家超说,因为本港的检疫限制,影响人才进入香港。但香港本身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包括制度完善、法治清晰等,强调时要精益求精,如扩大香港市场,包括大湾区发展,特别是创科方面,如果能吸引更多“龙头”来港,对香港发展更佳。
李家超指,已经要求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进行研究,希望在一至两个月内有方案出台,目的是“和世界抢人才”。
将设立“特首政策组”
议员周文港关注会否重设如以前的中央略策研究组,李家超表示,已构想将设立“特首政策组”,特首政策组、特首办及特首将共同决定细分不同政策范围,针对香港内部、国家发展、国际形势,作出更全面的政策,同时符合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精神。
李家超解释,行政长官属“双负责”角色,作为特首,需向中央人民政府及特区政府负责,他要有国家视野,亦要照顾香港整体利益,审视国际形势,故需要一个宏观性政策决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