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何蓓茵:走稳复常路 思考新冠疫苗恒常化
【发布时间】2023-02-27 03:38:31      【来源】大公报

  明天便是本港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推行两周年。2021年2月26日,“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计划”正式开展,是本港历史上规模最庞大、接种人数最多,而且最有迫切需要推行的疫苗接种计划。

  接种计划至今为691万市民接种超过二千万剂新冠疫苗,平均每人接种了三剂。这不单是一项纪录,更是本港抗疫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亦奠下坚实基础,让港人生活得以复常。

  即使在新冠疫苗面世前,我们已经知道疫苗是香港走出疫境的关键。当得悉疫苗有可能供港,我们第一时间争分夺秒筹备接种安排,务求尽快展开全城接种计划。公务员事务局以往从未负责推行同类计划,但事不怕难,同事勇于担当,与当时的食物及卫生局通力合作,共同主持专责工作小组,进行高层次统筹协调工作。

  接种计划涉及八大范畴

  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不是恒常的计划,每项准备工作皆由零开始。接种计划涉及八大范畴,包括疫苗采购、运输物流、场地安排、人手调配、优先群组接种、电脑系统和记录、接种后监察机制和宣传推广等。我们边讨论边部署,争取早日推行计划。

  与市民抗疫三年一样,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这两年走过的路确实漫长。

  2021年2月19日,首批100万剂科兴疫苗运抵本港。2月23日开始接受预约,2月26日在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为指定群组提供接种服务。2月27日,首批58万剂复必泰疫苗亦运抵本港,随即为市民接种。

  2021年3月2日,私家医生及诊所开始透过“疫苗资助计划”提供科兴疫苗接种服务。3月13日起,市民可透过“智方便”流动应用程式下载电子针卡。

  2021年3月25日,外展接种服务开始推行,首站是香港体育学院,而接下来的一年半,无论商场、工地、车厂、主题公园、大中小学及幼稚园,都可见到外展队的身影。4月13日,院舍外展接种安排开始。

  疫情令旅游业从业员的生计大受影响。虽然公务员事务局日常工作与旅游界甚少接触,我们积极联络业界,吸纳从业员在疫苗接种中心负责行政支援工作。旅游业从业员自2021年5月1日起成为接种计划行政团队的中坚分子,直至两年后的今天,才陆续重投“老本行”或投身其他行业。在这日子前的两个多月,疫苗接种中心的行政工作由各政府部门调派人手负责,充分展现公务员团队的应变能力和合作性。

  务求“打多一针得一针”

  即使接种计划渐上轨道,我们没有停下来,务求“打多一针得一针”。2021年8月2日,卫生署长者健康中心提供疫苗接种服务。9月2日,第一批设于公立医院的接种站投入服务。10月21日,“疫苗专车”旅游巴试行。11月26日,部分学生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疫苗接种服务。12月3日,流动疫苗接种车开始运作。

  去年首季,疫情严峻,接种需求骤升,我们旋即增加了18个疫苗接种中心,并延长接种点的开放时间,令更多市民可以尽快接种疫苗。“疫苗到户接种服务”亦于4月份开展,上门为长者或行动不便人士接种疫苗。

  有见于长者接种率偏低,9月份委托长者安居协会接触一线通平安锺服务使用者,鼓励长者尽快接种疫苗,而9月中起地区组织亦陆续上门到长者家“洗楼”拍门。幼稚园亲子工作坊于9月24日开始,加强向家长解说。

  继大型“私家诊所新冠疫苗接种站”于9月起投入服务后,我们采取更灵活策略,在9月底首设“荔枝角公园社区疫苗接种站”,铺路交还体育馆予康文署,让一年多未能使用体育馆的市民可以恢复运动。

  去年10月6日,疫苗接种中心为50岁或以上接种新冠疫苗的香港居民同时免费打流感针。在累积了相当运作经验后,我们于10月12日开始在一个接种点提供多于一款疫苗给市民选择。

  去年11月4日,复必泰疫苗幼儿配方运抵本港。11月28日,母婴健康院加强接种服务。12月1日,复必泰二价疫苗接种服务开始。12月3日,首个以疫苗为主题的“小童齐打针 家长至安心”亲子嘉年华举行。母婴健康院职员今年2月起致电每一位使用健康院服务的家长讲解新冠疫苗的效用。

  两年来,我们一直秉持“齐打疫苗 护己护人”的信念,从不间断深入社区,鼓励不同年龄组别的市民尽快接种。总的来说,接种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没有疫苗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愿意接种疫苗的市民一定可以得到服务;

  三、市民在计划推行之初已有多于一款疫苗选择;

  四、以创意和决心克服困难;及

  五、香港成为全球接种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推行接种计划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回想起2021年3月底,复必泰疫苗开打了约一个月的时候,突然接获德国药厂要求回收第一批疫苗,原因是疫苗瓶盖包装可能出现问题。我们赶紧宣布暂停接种复必泰疫苗。为了确保接种中心重开时能应付需求,我们发出了超过20万个短讯,让已预约的市民有秩序地前往重开的疫苗接种中心,接种新一批疫苗。

  新冠疫情复杂多变,推动疫苗接种也要因时制宜,走一步看一步。过程中,危言耸听的人不少,但有心人更多。每当接种计划遇到瓶颈,四方八面的有心人,包括热心的医护人员、出钱出力的商界朋友、关心市民的地区团体和领袖,还有少数族裔朋友,都会挺身而出。时至今日,相信不少市民仍然记得打针赢楼、赢车、赢机票、赢信用卡签账额,甚至打针后送一公斤香米。商界这些善举、医学专家在荧光幕前苦口婆心的呼吁、各项外展服务的情景,都已成为我们集体回忆一部分。

  让市民明白效用并主动接种

  接种计划的另一项纪录,是外展队无远弗届,到长者家中、到学校、到企业推广,足迹遍布港九新界,包括离岛和偏远地方,合共出动了超过3000次,主动走出去“针揾人”。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市民的忍耐和配合。在疫苗接种的马拉松长跑中,最大的挑战是让市民明白疫苗的效用并主动接种疫苗,不同年龄人士更要适时接种加强剂,为对抗病毒长期作战。三年疫情对大家来说都不易过,疫苗接种的成果全赖市民多行一步主动配合。

  我亦希望市民知道和肯定公务员团队的努力,因为每一针背后都承载着同事日夜努力的心血。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是本港规模最大的同类计划,推行之初没有先例可循,同事竭尽所能,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解决种种问题,克服重重困难。

  接种计划走过高山低谷,每日接种剂次曾多达超过十万剂,有时却少至两三千剂。当接种需求骤升时,货柜箱、流动车、商场、商业大厦、停车场、私家医院、诊所,甚至大学或公园内一小块空地,也曾变身疫苗接种点;当需求下降时,则改以更灵活的方式提供服务。我谨向公务员、医护和行政团队,以及一起支持推动疫苗接种的地区团体和商界致谢。

  扩大一老一幼保护网

  今天,香港对外联系已经复常,但新冠病毒仍在社区,新冠疫苗仍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风险较高的长者和儿童而言,他们仍十分需要疫苗保护。令人感慨的是,从未接种疫苗的80岁或以上长者和三岁以下的幼童接种率仍然偏低,可说是复常美丽图画中欠缺的两块拼图,亦是疫苗接种马拉松未走完的路,值得我们为香港再下一分努力,劝说身边的长者和家长们,扩大一老一幼的保护网。

  未来是否要把新冠疫苗接种恒常化,还要参考科学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以及专家委员会的意见,然后通盘考虑。由呱呱坠地至长大成人,我们都会接种不同疫苗对抗不同疾病。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并无分别。复常不等于不用接种疫苗;相反,要走稳复常路,保障自身健康,就要好好利用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