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本市场迎来强劲反弹,今年以来新股活动呈现爆发式增长。财库局网志上表示,继上半年港股IPO募资1,067亿元称冠全球,最新数据显示首7个月港股共完成53宗IPO、募资1,279亿元,同比飙升逾6倍,已超越过去3年每年的全年集资总额。而港交所月初实施新的新股回补机制及定价方案,新制下首只招股的银诺医药(2591)昨截飞,传录5,364倍超购,有望接棒3月挂牌的蜜雪(2097)(超购5,257倍),成为今年“超购王”第二劲(详见另稿)。有分析认为,新制优化定价效率与流动性,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平台的竞争力。财库局局长许正宇亦看好,香港IPO市场下半年良好势头将持续。
根据港交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首7个月的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达2,437亿元,按年升124%;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1,279亿元,较去年同期180亿元升611%。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首7个月的逾50家新上市公司中,有10家A股公司,总集资额超过800亿元,其中不乏宁德时代(3750)、恒瑞医药(1276)等优质内地企业。
许正宇:逾210企排队上市
许正宇昨在网志发文表示,本港IPO市场上半年表现冠全球,相信下半年良好势头持续,目前正处理逾210宗上市申请。而香港市场表现获得国际投资者热切关注,他认为这些成绩绝非偶然,而是香港多年来在制度建设、稳健监管与市场改革上的稳步成果,也是政府与市场携手推进改革创新的有力见证。他特别点出,这轮香港IPO市场的优异表现,并非依赖单一板块,而是呈现高度多元的产业分布,涵盖工业、金融、消费、医疗健康、科技、媒体及电讯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反映市场生态既成熟且均衡。
许正宇指,上半年上市所有新股中,有4宗集资额超过50亿元;有7宗为“A+H”股,合共筹得约770亿元,显示香港不仅具备支持大型企业上市的广度与深度,更是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间的关键桥梁。上市后,这些公司的H股相较于A股的折让幅度普遍较小,甚至有H股出现溢价,反映国际资金透过香港市场投资这些股票。
医疗健康企业成今年焦点
今年来,医疗健康企业在港股的表现尤为突出。许正宇指出,香港今年共有10家医疗相关新股成功上市,总集资额达163亿元,其中6家透过《上市规则》第18A章渠道上市。事实上,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今年升幅有近90%,彰显创新药物与高端医疗技术,正成为本港资本市场的新焦点。
与此同时,今年有来自泰国的饮料及食品公司、新加坡的疾病筛查公司,及东南亚一家氧化铝制造商登陆港股,进一步强化了香港作为国际企业上市地的优势。许正宇认为,这些企业选择来港上市,正是看重香港在提升品牌国际形象、拓展国际资本投资及连接内地市场等多方面的重要战略价值。至于新股基石投资者与机构配售部分,也吸引了来自北美、欧洲、中东等地的长线基金、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散户也表现踊跃,部分新股录得多倍超额认购,整体市场气氛热烈。
对于港交所(0388)就IPO推行优化措施,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及亚洲企业客户部联席主管李镇国表示,港交所宣布强化IPO价格机制和公开市场要求,无疑将继续提升香港作为发行人主要上市地之一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他相信这一修订会继续加强全球企业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点。他亦认为,新修订的最低40%配售份额也确保上市定价机制及有广泛和足够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发行,确保稳定的长期后市表现。
瑞银:来港上市 融资形象兼得
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认为,近期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升温,主要受惠香港市场回暖、流动性改善及政策支持。他又指,赴港上市不仅是融资渠道的拓展,更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主因港股具国际化优势,能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化股东结构,并吸引国际长线资金。此外,港股上市条件灵活,利于后续融资及海外并购,助力企业拓展国际业务。
过去5年香港IPO集资额
2020年4,002亿元
2021年3,314亿元
2022年1,046亿元
2023年463亿元
2024年880亿元
2025年*1,279亿元
注:*截至今年7月底
近期申请来港上市重点IPO
双登集团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配套储能
壁仞科技 内地AI晶片制造商
海清智元 多光谱AI技术企业
华沿机器人 机器人制造商
奥克斯电气 冷气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