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国两制”的优势日益凸显。香港以法治公信力、金融创新力、民间网络力等多重优势,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发挥积极作用。未来香港须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机遇,绿色标准输出、人工智能治理的突破口,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智库联合研发全球治理香港方案、推动碳交易巿场标准国际互认,并联合本港和内地工商界“拼船出海”,为在全球治理中主动塑造中国话语权,持续贡献香港智慧与力量。
2025年5月,国际调解院总部正式落户香港,这不仅反映国际社会对香港法治环境高度认可,更标志着香港的世界角色从传统的“物理联通”转变为“制度联通”,走向“全球治理规则塑造者”的战略升级。香港能够借“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支点,同时推动自身经济社会持续繁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一国两制”制度的兼容性优势。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既获得中央的坚定支持和政策赋能,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又借成熟的普通法体系、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国际化的金融贸易网络、国际航运枢纽以及数据流通自由便利等优势,成为全球资本和人才的聚集地。“一国”与“两制”的协同效应,让香港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高效衔接国际规则,为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奠定稳固的根基。
国际调解院总部选址香港,首次将香港普通法体系与国际商事规则的兼容性,延伸至国家间争端解决领域,推动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赋予香港特殊使命。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香港处理全球约75%的离岸人民币支付结算,同时是亚洲最大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发行中心。这些优势让香港在法治和金融规则协调中逐渐掌握独特的话语权。2025年,中央支持“港资港法港仲裁”拓展至深圳、珠海,更为国际规则与内地制度的对接提供了“试验田”。
这一制度的优势,使香港成为内地规则与国际标准之间的“转换器”,逐步深化规则输出的影响力。
二、配合国家战略,参与全球治理。香港以单独关税地区身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机构,其实践经验已融入国际贸易新规及标准的制定,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积累宝贵经验。例如,在新一届的世界海关组织(WCO)中,香港代表再次获提名成为亚太区副主席一职,正体现了香港在全球治理中地位获得广泛认可。
在区域合作领域,香港近年再新增东盟、秘鲁的《自由贸易协定》,为申请加入RCEP再增添助力,并持续深化与中东、东盟等“全球南方”巿场的联系,有效推动区域经济融合。通过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全球繁荣峰会与国际创科展,香港正不断强化金融、创科、文化、新能源等领域的国际合作。香港若可成功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也将助力其在国际数据流动体系中占据关键位置。
此外,香港与内地城巿的协同合作也在拓展战略空间。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专业资格互认、跨境通办及“港澳药械通”;2025年琼港合作上,海南单向认可香港医护、律师等45项执业资格,共同开拓东盟巿场。与此同时,香港也加快在绿色金融、AI治理等新兴领域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合作。
三、带动民间多元推动国际合作。在企业与资本层面,香港的平台价值持续增加。香港作为家族办公室国际总部,未计联合家族办公室,巿场估算超过2,700家,远超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大的单一家族办公室聚集地;助力内地头部企业上市融资,今年上半年已逾千亿港元;2024年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数量回升,年中点算为9,960间,显示香港对全球企业吸引力有所提升。
在专业服务领域,香港的国际网络不断扩张:2024年香港贸发局促成中企与哈萨克斯坦达成跨境支付能源贸易备忘录,并在柬埔寨、孟加拉新增两间顾问办事处,进一步深耕东南亚市场。此外,民间力量是“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今年七月进驻香港中西区医院道4号的中国医疗人道援助慈善机构——共享基金会,已为老挝和柬埔寨逾10,000例,全球约22,000例白内障手术。香港廉政学院自去年成立以来,已为70多个国家的2,200多名反贪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以专业服务促进民心相通。
黄冰芬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